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 对于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而言,他们既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社会变革期,也赶上了让人羡慕的改革开放浪潮,很多人都认为当年虽然日子苦了一点,但只要认干、敢干就能发家致富奔小康。 中国人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点水之恩,涌泉相报”十分在意。出生于年的郑大清,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弄潮儿。 媒体之所以将焦点对准了他,原因竟然是郑大清携带万返回故乡,目的就是为了报答当年乡亲们的恩情。 一、山村里的穷小子 年郑大清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丁字桥镇,这个村子有多穷呢?据说一年中至少有几个月吃不饱肚子,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更不用提家用电器了。 他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一年到头只能在土地里刨食,家里面的经济条件也非常差。 年18岁的郑大清赶上了一个好机会,虽然他因为家里穷没有念过书,但却在这一年光荣入伍了。 一个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农村孩子,在进入部队之后简直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身在部队的郑大清积极训练、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当时全团第一个,获得团嘉奖的新兵。受到嘉奖之后的郑大清干劲十足,并于第二年当上了班长。 在他的带领下,全班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一次。这对于郑大清的人生来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年27岁的郑大清光荣退伍,他先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为了创出一个人样来,他只身前往乌鲁木齐打工,成为了当年众多打工族中的一员。 乌鲁木齐市群艺馆、乌鲁木齐市二建公司等地方,都曾留下过郑大清努力工作的身影。 二、全村凑了70元 每当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郑大清都会十分动情,因为当年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他退伍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但如果呆在家乡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为此他特别想出去闯一闯。可是当时翻遍了衣兜也凑不出路费,更不用提创业的启动资金了。 为了实现郑大清外出打工的想法,他的父母几乎走遍了整个村子,最终才凑齐了70元钱。 按照现在的物价来看,似乎只能满足一天三顿饭,但在当年却足以顶两个月的工资。于是他揣着沉甸甸的70元钱,坐上了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 到了乌鲁木齐之后郑大清先通过打工安顿了下来,虽然生活过得很苦,但只要有希望就不会丧失斗志。 郑大清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在长达10年的打工生涯中,他不仅学会了很多管理经验,而且也形成了敏锐的商业思维。 终于郑大清在年的时候,创办了新疆天地实业公司及女煌系列企业。 可以说当年的郑大清,不仅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而且也踏上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速路,就这样企业在他的经营下越做越大。 同时,郑大清还于年投资兴建东方商厦,成立了新疆轻工大厦商贸有限公司。而此时的郑大清还不满40岁,简直是草根创业者的偶像。 为了进一步拓展商业规模,他还与年投资修建东方王朝酒店,将“实业经商”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从官方网站上的资料得知,郑大清名下还有新疆昆仑塑料厂、新疆七一酿造厂,以及新疆昆仑房地产有限公司等企业。 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作为一个千亿富豪,他内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父老,以及那70元钱的恩情。 三、携万返乡报恩 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郑大清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在成功之后于年回到了家乡,同时,还带回了万的投资。另将万捐献给了仪陇县政府,还为家乡建了五所希望小学。 做完这一切之后他还觉着不够,于是又着手投资帮助家乡修路建桥。为了能让家乡可持续发展,还特意设立了教育基金会,目的就是为读不起书的孩子提供便利。 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伟大情怀,更是一个知恩图报者的反哺之义。 结语 郑大清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众多成功商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以及对经济市场的敏锐观察力,找准时机、敢于下手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但他成功之后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承诺,不仅为家乡投资了大量的款项,而且还做了很多事实,这一点非常值得企业家们学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45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