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去正在建设中的天水市工业博物馆参观,看到了馆中展出的孔繁锦的图片影像,也看到博物馆将其列入天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一章,看后,不禁为博物馆点一个赞。 孔繁锦(?-) 民国将领、将军府铭威将军。安徽合肥人。年冬,甘肃督军兼省长张广建派孔繁锦带三营省防军抵天水。孔原为张广建胞弟(因过继给舅父家,改姓孔,也有说是表弟),民国三年随张到甘肃,任张的亲兵司令,袁世凯授其为“铭威将军”。张广建有意让其主持陇南军政,故先授以清乡司令,次年二月又改秦州镇总兵为陇南镇守使,由孔任其职,并使其改编驻屯陇南的省防军。 由此可见,孔繁锦发迹当官也是因了“关系”,这是国之传统,就是到了现在,也没有完全彻底破了那个网,比如卢某某,一个造杯子的农民企业主,一路找关系,买关卡,伪造身份成了国家正式干部不说,还爬上了高位,而孔司令靠亲哥雄霸天水多年也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孔繁锦到天水不久,通过收编、增募,迅速使兵力扩充至近三十个营,合编为三个支队,分驻陇南各县,成为独霸一方的地方军阀。年冬将所部改编为三个旅,任了陇南镇守使。 不说孔司令权从何而来,从实际看,其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且有不止两把牙刷子的人,否则冯玉祥将军也不可能和他拜把子,他哥也不敢把甘肃东大门交给他看管。 根据《民国天水大事记》所载,孔任镇守使期间并不是只抓枪杆子的。在天水,他兴办实业,办起了雕漆工艺厂、煤气发电厂、皮革厂、纺织厂等,让天水成了西北第一个有路灯的城市。医院、学校,并修通了天水城区通往各县的公路,成功构架起了陇南的交通路网。 我以前回家走的徐礼公路就是老孔打通的,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当然,天水去清水,去陇县(陕西),去徽县、两当;去甘谷、武山,去秦安、张家川,北路经云山去秦安、通渭、定西的公路,这都是人家老孔到任后组织干的,就连现在的自由路都是老孔当年打通的。当时,共计修路二千八百余里,用银十六万两。 与此同时,他还在现在的天水岷山生态公园一带修起了飞机场,在百货大楼那盖起了天水最早的楼房九间楼。 都说财富的原始积累都是有原罪的,那时的老孔干事情没有财政支持,于是他就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怎么发展?种植罂粟,也就是鸦片呗,这一点,一直都是让世人垢病的,同时大力发展家庭纺织,鼓励民间手工纺织,在天水农村形成了一个万户皆闻机杼声的景象。 而老孔最胡来的一个事就是在今天岷山生态公园东南角设立了一个造币厂,自己铸造铜板,印制纸币,据说还仿制其他省的铜板,这可是正儿八经造假币啊。当然,增加税负也是他干的。 就因为这些事,天水的史志上对老孔的记载一直是灰色的,而一顶军阀的帽子之下,也让他干的正事一直都没人敢提起并放到桌子面面上来。 不过平心而论,对于当时的天水,孔应该是有些功劳的,虽然不择手段了些,但毕竟有历史局限的原因。客观说,是老孔尽力为天水的现代化推开了一扇门,并让天水在任期内有了几年的安稳平静和高速发展。年8月,孔司令与国民军进行陇东战争时被打败,仓皇逃离天水。 据坊间传说,临走时老孔想一把火引爆军火库,又不忍毁了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年的秦州城,加之城中几位绅士劝导,隧留下一个“为兄去也”的字后,由李子园方向逃离。 不做抵抗而离城,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让秦州城不浴战火而易主,在军阀混战年代,客观上讲对老百姓也是一件功德吧。 后来,孔曾任陕甘边防督办等,北洋军阀失败后去职闲居天津与北京。据孔的曾外孙、著名导演纽承泽说,某日,孔在京城看了一个英国工业方面的电影,一周之后,决定返回天水。家人苦劝力阻,但孔决然而然带着三姨太回到了天水。想必是那部电影又燃起了他内心的理想之火吧? 年秋,落魄孤独的孔繁锦在天水一间小屋内病逝,不久,举目无亲的三姨太在北山一尼姑庵内削发为尼(有说是四姨太,后回京),后不知所终。 守着穷困,于饥寒交迫中终了于自己人生最最辉煌过的地方,孔繁锦也算是以生命为理想祭奠的一个传奇。 天水工业博物馆能摒弃世人对孔繁锦的偏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给孔一个一分为二的评价和一个历史席位,说明天水的确已走在了解放思想,大步前进的道路之上,而孔繁锦浮游漂泊的灵魂也应该因此能够得以安放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5269.html |